文 | 华商韬略 吴苏
谈到益生菌,很多网友第一时间会想到酸奶,益生菌酸奶在市面上确实很常见。此外,还有益生菌饮料、固态片剂和冲剂如奶粉等,都是益生菌产品主要形态。
具体来说,益生菌是改善宿主肠道酸碱及菌群平衡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,人体常见益生菌包括酪酸梭菌、乳酸菌、双歧杆菌、嗜酸乳杆菌、放线菌、酵母菌等。媒体称,科学、适当补充益生菌会对人体有好处。
少有人知的是,益生菌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,也不是一项发明创造,而是自古以来就存在于传统食品中。比如,中国人喜欢吃的咸鱼、泡菜,外国人酷爱的奶酪,这些经过发酵的食物,都富含乳酸菌等益生菌。
而且,看似不起眼的益生菌,已然撑起一个千亿级市场。欧睿国际数据显示,2019年全球益生菌市场价值约为400亿欧元(约合三千亿元人民币),中国益生菌市场平均年增速约为15%,预计2022年接近900亿元市场规模。
益生菌历史悠久,相关产品随处可以买到,市场规模也达到千亿级,网友很容易会认为,中国益生菌产业趋于成熟,现实却是,中国益生菌产业长期面临“qia脖子”威胁。
你没有看错,咸鱼、泡菜都含有的益生菌,菌种却被“qia脖子”,基本上靠进口。
依赖到什么程度?据《中国商报》报道,很长一段时间里,我国益生菌市场上90%以上的菌种来自海外。
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兰威也透露,目前,国内益生菌酸奶采用的菌种和发酵剂几乎被国外企业垄断,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实现产业化的益生菌凤毛麟角,由此导致益生菌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高,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尽管依赖进口,产品生产成本较高,但这种状况,此前并没有“激发”中企发力攻坚。因为益生菌菌种的技术研发成本更高,大公司不愿意浪费时间精力,直接从丹麦的科汉森、漂亮国的杜邦等跨国巨头手里进口。
小公司更不会投入研发,反而大肆利用益生菌概念,把各种产品都打上益生菌的“标签”,连某款冻干奶茶块的产品包装上都直接标注“出厂时每100克含1亿个益生菌”,媒体调侃为“万物皆可益生菌”。
企业少有投入,科技研究机构也存在短板。张兰威坦言,起步晚、产业开发落后等因素,导致行业标准短缺、产品同质化严重,而且还面临益生菌菌株筛选、功效评价、作用机制等研究不足的问题。
近些年,“困局”有所松动。这是因为,益生菌概念在市场相当火热,益生菌产品的消费者认可度也在提高,吸引更多力量参与益生菌的研发和生产。
正如乳业分析师宋亮对媒体所指出的,本土益生菌正在崛起,尤其是自主研发、自主培育、自主生产的益生菌。“过去我国益生菌市场上90%以上的菌种来自海外,现在这一比例有所下降。”
今年6月,由中国人自主研发培育的22株酸奶益生菌菌种还随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向太空,进入天宫空间站。
把国产益生菌菌种“送上天”,研发人员称,目的是为了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,使菌种产生变异,再返回地面培育微生物新菌种,“促使我国益生菌菌种选育取得一些突破”。
如今,中国益生菌菌种仍然主要依靠进口,相关研发、生产也没有取得长足进步,但只要科技界、产业界和官方齐心协力,联手攻关,离打破西方垄断、实现自主自给只会越来越近!